文/黄木生
(相关资料图)
今年6月10日,《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正式实施,为非遗保护提供了确切依据。顺德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目前已公布的非遗名录项目67个,拥有代表性传承人87位,传承基地61处。传承历史文脉,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提升顺德城市品质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适应时代要求,结合顺德区在传承岭南广府文脉中的地位和实际,做好非遗保护,要念好“管、人、活”的三字诀。
一、“管”字上明方向。有效开展非遗保护,离不开科学规划和正确指引。《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以及上级的相关政策法规,为我们搭建了一套完整的非遗保护体系。我们准确把握法规,各履其责,精准施策。特别是在开展非遗申报评审中,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同时,注意克服以往重评不重管的问题,落实动态管理,坚持评管统一,加强日常记录、考核和评估。对于履责不合格的单位及传承人,启动退出机制。
二、“人”字上做文章。非遗不是古迹文物,是活态文化;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实践,强调以人为本。
我们高度关注、重视、鼓励和帮助传承人熟练掌握传承核心技艺,强化传承意愿,增强文化保护意识和大国工匠精神。不断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做到谱系清晰,师承明确。认真区分处理非遗传承与传播问题,严格要求代表性传承人及群体熟练传承技艺,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2022年,我们实施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组织代表性传承人前往韩山师范学院进行非遗保护专题培训。拍摄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纪录片、举办非遗新潮墟市等,积极为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倡导和鼓励传承人争当守护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的主力军。
三、“活”字上下功夫。对于非遗的“活”,笔者理解为三个层面:一指活的形态(活态);二指活的方式(活法);三是指活的效果(活好)。
在中华传统遗产中被我们视为非遗的,基本来源于中国农耕社会的所谓“旧东西”。但是,非遗活态传承特质,决定了非遗面对时代流变必须活得下去,而且活得精彩。非遗在“活法”上,要与时代变化同频共振。
第一,对接市场促转化。非遗活在当下,必须直面市场经济,主动对接市场,遵循市场规则,立足市场应用,实现有效转化。
目前顺德非遗名录中,技艺类项目接近二分之一,其中27项是美食类。对于传统技艺类的非遗,市场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振兴传统技艺,让非遗活下去、活得好、火起来,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传统技艺通过产业化路径转化成为非遗产品(比如日用品、时尚消费品、纪念品、文创产品等)或服务。我们借助非遗产业、行业、老字号、非遗墟市、非遗购物节、非遗版权、非遗设计、非遗地标(地理标志产品)、非遗IP及商标、非遗商演等市场化和商业化模式,弥补以往依靠政府投入对非遗进行抢救性保护的不足。当然,也尽量避免非遗过度商业化的弊端。
第二,主动宣传塑品牌。我们运用传统和现代传播手段,拥抱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及AI等技术,在本区逐渐形成了一批经典非遗项目(香云纱染整技艺等)、品牌活动(寻味顺德)、老牌基地(广绣庄)、金牌传人、招牌路线(非遗之旅攻略)、优秀案例(非遗校园课)。通过非遗保护中心和非遗保护协会,调动发挥非遗业界及群体,守护好、传播好、代表好、象征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促进融合拓空间。“非遗+”,推动非遗跨界融合,为非遗拓展空间。顺德是世界美食之都,非遗+美食:“舌尖上的非遗”让非遗在人间烟火中再现生机、绽放魅力。非遗+旅游:利用非遗元素开发旅游线路,开展研学旅游,开发文创产品和文艺作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非遗+教育,以及非遗“五进”(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街区、进商圈):把传统文化基因和非遗的种子播撒到当下生活的土壤里,让非遗更加便捷有效地得到普及和推广,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连接现代生活和家庭。此外,非遗+文物、古迹(包括老旧建筑):讲好非遗故事,让躺在博物馆、陈列馆、各镇街的文物、古迹“活起来”。
第四,辐射湾区扩影响。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同根同源的顺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湾区其它地方渊源相通,基本表现形式相似。我们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优势,展示顺德非遗在人文湾区建设中的担当精神和积极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湾区非遗交流合作,举办展览、展演,弘扬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美食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扩大顺德非遗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彰显湾区文化魅力。
第五,守正创新添活力。非遗世代相传,守正创新,是非遗保护传承不变的底色和魅力源泉。守正,主要是坚守非遗内核,包括核心元素、核心技艺、基本套路、价值理念等;创新,是根据时代条件的流变和当下生活需求,开创开发传承表现非遗的新方法、新形式、新产品、新用途、新领域。守正不守旧,创新不忘本,我们坚持守正创新,让非遗在绵延赓续中保护传统,在坚守匠心中走稳走远,在与时俱进中增添活力。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上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4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