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的第二期爱心暑托班今天结束。过去的六周里,能够抢到两期名额的少之又少,能给孩子报上一期的班已经很幸运了。每一期的暑托班虽然仅三周的时间,但年年都“一位难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源配置的稀缺——缺场地、缺师资、缺资金。然而,每到暑假,很多老年大学却“铁将军把门”。那么,可否以“时间换空间”,将暂时闲置的老年大学向青少年敞开大门呢?
老年学校多有闲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家长陈女士家的窗户底下就是一所区级社区学院,平日里老年学员云集,遗憾的是,到了放暑假时整个校园便空空荡荡的。她说,既然老年人也放假了,能否把里面的教室、活动室提供给暑托班使用呢?据了解,目前本市已建立了市、区、街镇三级老年大学(社区学校)。尤其是区和街镇两级老年学校,兼具社区全民终身教育的功能,纳入区级财政支持,隶属各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主办,自然也参照中小学管理模式,实行春秋两学期制。有些学校的寒暑假甚至比中小学还要长,一年里空置时间一般要多达3至4个月,老师除了休假就是备课,教育教学设施的利用率很低,与暑托班普遍存在的缺场地、缺师资等困境恰恰形成了一对矛盾。
为什么老年大学也要放寒暑假?有社区学校负责人表示,老年学员不仅报名学习的热情很高,而且还特别喜欢享受寒暑假的生活,觉得这样的学习节奏才是上学该有的样子,自己仿佛又能重新回到年少时代。从学校角度来说,严冬和酷暑天正好放一两个月的假,也是对老年人健康和安全的保护。现在各级老年学校普遍开设了数码摄影、工艺美术、书法绘画、烹饪制作、养生保健、文学写作等课程,与中小学生的素质拓展内容契合度很高,老年学校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寒暑假里长时间闲置着,的确有些可惜,如果能与青少年的假期生活“无缝衔接”,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将终身教育惠及更多群体。
两块牌子及时切换
三级老年大学及社区学校办学点,本身就拥有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无论从社会职责、机构功能还是财政投入来看,都存在着积极配合、承担中小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的合理性和适切性。暑假里,各区、各街镇完全可以遴选出一部分具备条件、适合学生托管的社区教育场所,作为暑期托管的服务点,因地制宜设计暑期托管服务项目,并对服务内容、质量、成本核算进行管理。这样一种将老年教育资源与暑托班设点布局充分匹配起来的做法,在本市虽然还没有普及,但已出现了寻求突破的端倪。徐汇区天平街道社区学校平日里担负着社区教育职责,特别是要将很大一部分资源投向老年教育,而它还有另外一块牌子——“天平街道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可以在青少年放暑假时实现功能的及时“切换”。今年暑假,天平街道社区学校开设了“走进中国画院上美术课”“生活中的金融小课堂”“少儿乒乓球短训班”“同影一张像”“汇读书”等活动,用足用好了社区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本校的老师轮流担任辅助教务工作,极大丰富了广大青少年的暑假生活。
场地设施需要“改建”
采用“以时间换空间”的办法,让老年大学、社区学校腾笼换鸟,在暑假里成为托管孩子的乐园,到底难在哪里?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秘书长张继元说,如果单纯地从解决场地的角度来考虑,或许是可行的,但“一老一小”都是社会之宝,都需要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协调起来可能会碰到多种困难。
多年来,上海阳光天使公益发展中心承担着暑托班的管理工作,仅今年就在徐汇区负责六个点位的运营,颜海钟是其中一个办班点的负责人。他说,以前也曾在老年大学、社区学校开设过暑托班,但现在教育局推荐的暑托班点位都放在了公办小学里,这主要是出于设施条件和安全保障的考虑。一般来说,老年大学和社区学校呈开放型,方便市民进进出出,而小学的门岗管理就十分严格,校园也相对呈封闭状,更适宜暑托班的选址。此外,小学的桌椅板凳、照明设备乃至厕所设施,都完全是依照儿童的特殊需求设计的,这又与成年人的教学场所差别很大。比如,以前在老年大学里办暑托班,需要在门上、墙上贴不少防撞条,还要铺设防滑垫,前期“改建”的工作量很大。这也是现在暑托班远离老年大学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上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4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