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 内容页

“郭学”研究又现新重镇!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与川大共建“郭沫若研究基地”揭牌

时间:2023-04-06 14:23:06 来源:封面新闻 分享至:

郭沫若是我国新文化运动中孕育成长起来的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资深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4月6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共建的“四川大学郭沫若研究基地”,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举行揭牌仪式。这意味着,“郭学”研究又出现一个新的重镇。

揭牌现场

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分别致辞后,双方共同为郭沫若研究基地揭牌,并为首批特聘专家发放聘书。郭沫若的家乡乐山市相关负责人出席揭牌仪式。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国际郭沫若学会、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郭沫若(故居)纪念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给专家颁发聘书

将研究方方面面

不只聚焦文学成就

郭沫若与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均有着深远的渊源。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的前身是1954年组建的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第二所,一所所长由郭沫若兼任,二所所长由陈垣兼任。1960年2月26日,中央批准一所和二所合并为中国历史研究所,首任所长由郭沫若兼任。1910年2月,郭沫若进入四川大学的前身——四川高等学堂就读,1912年考进四川高等学堂理科。在国内高校中,四川大学率先建立了郭沫若研究室,一大批资深学者在这里矻矻耕耘,贡献出了中国当代学术史上最丰硕的“郭学”成果。

卜宪群在致辞中说:“郭沫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创造性地将古文字研究与古代史研究结合起来,为历史学、金文、甲骨学的研究拓展了新的学术视野和学术天地,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者。郭沫若研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也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术范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完善。我们将郭沫若研究基地落地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也正是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有机融合的最好体现。”他还强调,这个基地叫“郭沫若研究基地” ,而不是“郭沫若文学研究基地”,“这很好,因为我们要研究郭老的方方面面,而不只是他的文学成就。”

卜宪群在仪式上致辞

在专家分享环节,包括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蔡震,以及冯时、魏建、李斌、张越、谭继和、彭邦本、廖久明、刘福春、郭沫若外孙女藤田梨那等来自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日本国士馆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相关研究单位的多位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分别发言。

刘福春发言

郭沫若女儿、中国社科院原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名誉会长郭平英的发言内容,由他人在现场代为宣读。她回忆了1979年与中国社科院和四川大学的王锦厚、曾绍义等学者一同编辑《郭沫若全集》的工作,表示将大力协助四川大学郭沫若研究基地的科研项目、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川大学出版社原社长、《郭沫若研究学刊》原主编王锦厚教授为郭沫若研究基地捐赠珍贵文献。中国社科院向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赠送《郭沫若研究年鉴》(2013—2020)卷和《中国通史》(4卷本),并现场发布《郭沫若研究年鉴》(2020卷)。

揭牌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移步“纪念郭沫若诞辰130周年(郭沫若与四川大学)”专题展厅,参观了郭沫若在四川大学前身——四川高等学堂理科学习期间的部分珍贵资料。

相关专家在文献展现场合影

将开展系列研究

助推郭沫若精神传递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李怡,作为郭沫若研究基地负责人在现场致辞。李怡是郭沫若研究专家,他的发言很是动情:“2023年的春天终于到来,这是郭沫若先生离开四川大学出川北上的110周年。1913年10月,郭沫若再一次从成都的高等学堂校园启程,踏上了他北去的旅程。此去征途漫漫,他完成了《女神》,释读了艰深的中国古文字,投入了大时代的洪流。”

李怡在仪式上致辞

2022年11月16日,是郭沫若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李怡透露,基地揭牌和展览开展原计划是去年秋天进行。“我们还曾经希望,在金黄的银杏树下,迎接郭老的铜像从北京故居返回他的母校。因为在银杏树下,郭老曾经深情地写道,‘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去年秋冬的心愿直到今年的初春才能实现,好事多磨,我们都满怀欣喜。四川大学郭沫若研究基地将与当代中国学术的重大问题和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战略需求相结合,开展有原创性、开拓性的系列研究。”

李怡说:“‘郭沫若研究基地’在这里揭牌,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意义重大。郭沫若作为现代中国文化百科全书式的大师,在这个学术平台上,可以得到更深入的阐发和研究,被新一代的学子阅读和精神传递。”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上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4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