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 内容页

浙江余姚涌动创新活力

时间:2023-08-06 09:24:58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至:

2023年2月,浙江宁波余姚城市品牌主题词正式敲定:“阳明故里 智汇余姚”,现代科创之光再次照耀这座千年古城。改革开放以来,余姚市持之以恒推进科技创新,科技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余姚“智造”实现蓬勃发展。余姚市正围绕“数字赋能、绿色智慧、全域创新”持续发力,启民智、集贤智、创新智,在攻坚克难中屡创佳绩。2022年,余姚市上榜中国创新百强县(市)第三位;2023年,科技部公布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余姚市成功入选。

培育专精企业

“铛!”不久前,随着一声锣响,甬矽电子(宁波)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开市。“甬矽电子”成立于2017年,主要从事集成电路中高端封装测试业务,现已形成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于一体的国内外制造服务体系。


(资料图片)

“初创之时,公司在自动化方面的投入占总投入的25%。此后每年,我们的科研投入都占到销售额的5%以上。”甬矽电子(宁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春悦说。今年5月,该公司总投资111亿元的二期厂房顺利交付,达产后可实现年产130亿件高密度封测集成电路模块、年销售额110亿元的目标。这直接助力甬矽电子的产能规模一跃成为国内第一、全球第五。

甬矽电子的成长印证着余姚对待科技创新的拥抱态度。

近年来,余姚市大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与“十四五”规划相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统一、与阶段性重点工作相联动,全力打造人才发展优选之城、科技创新活力之城、产学研用一体之城、创新资源聚合之城、创新生态最优之城。2023年上半年,余姚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8.13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66.7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254.3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3.5%。截至目前,余姚市累计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含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0家),设立研发机构企业数达829家、位居全省第二位,14项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余姚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诸仲玖说,为多维度培育高精尖企业,提高企业集群竞争力,余姚还分类开展了梯度培养,按照扩面培育科创中小企业、分级培育高新中坚企业、重点培育龙头领军企业的模式,坚持强企业、重培育、大发展,把企业推到台前,让企业唱好主角。目前,余姚累计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1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74家;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0家;拥有宁波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60家,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1家,数量均居宁波首位;深入实施“凤凰计划”,上市企业达18家。

汇聚人才资源

在一块多种曲度的转椅木板上打22个孔,机器人设备精准快速打完全部孔位后回到起始点,耗时仅9秒。它的背后是机器人控制技术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该款机器人是余姚引进的链主型企业——宁波智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带领本地10余家企业联合攻关的产品之一。该公司由智能制造领域专家甘中学博士于2016年6月创立,目前拥有一支超过200人的研发和技术团队。由此,余姚集聚起了一条覆盖143家企业的机器人产业链。

谁拥有了一流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近年来,余姚奋力打造智造“最名邑”人才首选地,提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依靠产业布局,精准引育人才项目,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同时,优化“姚江英才项目”等本级人才工程评审,从职称待遇、生活保障等十多个方面提供优惠保障政策,打造人才发展生态最优市。截至目前,全市引进集聚院士14人,累计引育国家、省重点人才计划专家120余名,省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10个;引进国外人才累计总量达240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1万人;院士工作站(院士科创中心)20家,博士后工作站27家,入选“姚江英才项目”202个,累计注册落户“姚江英才”项目138项。

为助人才团队突破关键技术,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余姚推出三大措施,即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行动,出台专项激励办法;搭建“政府搭台—企业挂榜—专家揭榜”模式,迭代编制重点产业链企业、关键产品、关键技术“三张清单”;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定期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企业需求对接会。2022年,余姚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8%,居全省第一位;通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平台,帮助企业融资20.75亿元。

“薄膜液晶显示器用超高纯铝靶材制造技术”“磁共振实时引导的肿瘤物理治疗一体融合技术研究”“跨尺度三维光电振动测量仪的开发和应用”……细数余姚历年国家项目承担名录,无不体现其在科技创新与人才驱动的同频共振下,全面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的决心与力量。

营造创新生态

持续贬损的黏土砖存量土地资产,摇身一变成了世界先进的覆铜陶瓷基板产线,一挪一换之间,同一地块的产值增长了几十倍。这是今年余姚“腾笼换鸟”的一个典型案例。

覆铜陶瓷基板是第三代半导体芯片工作的载体,散热好、绝缘佳、抗弯强度高,在国内半导体封装材料市场上供不应求。但覆铜陶瓷基板技术门槛高。2022年4月,作为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进军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重大战略布局,子公司宁波江丰同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成立,让覆铜陶瓷基板贴上“余姚制造”的标签。

从成立到投产的10个月间,勘探合适厂区,修建排水沟渠,实现自来水、煤气等专管专用,强化电子配置使用专线供电……余姚为江丰同芯“快速起跑”提供了一系列服务。

要想让科技创新底气十足、高质量发展信心满满,自然离不开优质生态的营造与足够的要素保障。

2022年,余姚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达到8.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63%,为企业提升研发投入提供了有力支持。2023年,余姚向235家企业发放研发后补助4143.6万元。2023年初,余姚第一时间出台市本级“提信心扩需求增动能”68项政策,其中包含11项科技类相关政策,全力助推科技创新提档升级。

针对企业常遇到的融资问题,余姚创新设立“姚创贷”,推出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产品,为企业创新降低贷款成本。2023年上半年,余姚向20余家成长型科技企业发放贷款8000多万元,促进研发投入3.5亿元。余姚还设立了总规模1亿元的科技创新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发挥政策资金的杠杆效应,帮助具有专门技术的创新项目和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拔节生长。

最优生态圈的形成还映射着科技服务体系的致广大而尽精微。多年来,余姚建立健全科创企业服务机制,全力兑现“直达一线、包干响应”的承诺。同时结合数字化改革,打造宁波市首个科技创新数字导航系统,一网集成“国家—省—市—县”科技事项125项、申报系统21个,为企业提供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型专业科技服务。此外,余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搭建了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平台,并荣获2022年度全国县域知识产权竞争力第十位。 (经济日报记者 郁进东)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上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14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